中国游泳队仅2金!人民日报发文,2大难堪藏不住,樊振东力挺乐乐******
本文信息来源为权威媒体【央视网】【人民网】(具体来源详见文末)。为增强文章可读性,部分细节可能存在艺术化处理,请理性阅读,仅供参考!
共同见证这一辉煌时刻!
8月3日,游泳世锦赛圆满收官,中国代表队以15枚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的卓越战绩位列榜首。
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纷纷报道,共同铭记这一荣耀时刻。
人民日报亦发布动态表示祝贺,“总奖牌榜第一,总金牌榜第一”,字里行间充满自豪。
跳水、花样游泳、游泳虽同属“游泳”大项,但三支队伍的表现差异显著。
跳水队斩获9金,其中陈芋汐在女子10米跳台项目中完成四连冠壮举。
花样游泳队拿下4金,虽低调却成绩斐然。
令人意外的是,拥有汪顺、潘展乐、张雨霏等奥运冠军,以及徐嘉余、覃海洋等实力选手的游泳队。
仅获得2枚金牌!
此外的6银6铜,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差一点,再近一点”。
比赛结束后,游泳队诞生了四大令人惊叹的事件,有遗憾也有惊喜......
集体状态下滑
尽管游泳队2金6银6铜的成绩也算不俗,但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2024年多哈世锦赛上,中国游泳队豪取7金3银1铜,创下自1994年以来的世锦赛最佳战绩。
彼时潘展乐在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游出46秒80的成绩,刷新了此前由罗马尼亚名将波波维奇保持的世界纪录。
潘展乐在100米自由泳项目中曾一度“遥遥领先”,但此次。
他甚至未能晋级决赛,仅获得第10名,令人难以置信。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意外”并非个例,而是普遍且严重。
仰泳主力徐嘉余在混合泳接力中游出53秒4的成绩,相较其巅峰状态慢了一秒多,这一差距在短距离项目中尤为显著。
“蝶后”张雨霏虽正积极恢复状态,但目前仅能接近奥运预赛水平,尚未取得亮眼成绩。
在女子接力项目中,程玉洁、吴卿风等新锐选手与上一周期的杨浚瑄相比,实力仍存在明显差距。
对于多位选手的失利,人民网在评论中也不禁感叹。
“这不仅是中国游泳队伍的一次波动,更反映出我国顶尖游泳运动员在竞技高峰期所面临的普遍挑战。”
甚至有泳迷直言,超过90%的选手成绩都有所下滑。
然而,在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覃海洋却实现了自我突破。
王者归来
游泳队总共获得的2枚金牌,均由覃海洋摘得,他在100米与200米蛙泳项目中展现出绝对统治力。
尤其是200米蛙泳的夺冠过程堪称惊艳。
因为在半决赛中,覃海洋仅以第八名的成绩勉强晋级。
但在决赛中,身处最不被看好的第八泳道,他却创造了体育史上罕见的“第八道奇迹”。
最后50米,所有选手都进入极限状态,覃海洋如同水中猛兽般爆发,从最不起眼的位置冲出,超越多位对手。
最终以0.29秒的优势战胜日本选手,实现逆转夺冠。
在八一建军节当天,他让国歌响彻赛场。
赛后覃海洋坦言,这是他与教练制定的战术安排,半决赛“保留实力”,将全部能量留给决赛。
从巴黎奥运失利,再到因前女友事件形象受损,相信覃海洋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经历了巨大挑战。
这两枚金牌,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更是意志与战术执行力的巅峰体现。
至此,蛙王强势回归,开启全新篇章。
天才少女
当人们还在为老将的强势回归而赞叹时,一位年仅12岁的选手于子迪也震惊了世界。
她的“不可思议”在于年龄与实力的强烈反差。
12岁本是刚接触专业训练的年纪,而于子迪已站在世界舞台与成年顶尖选手同场竞技。
她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获得第四名,距离奖牌仅差0.06秒,自由泳分段成绩甚至超过部分决赛选手。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在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中助力团队夺得铜牌;
成为自1936年以来国际大赛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打破尘封89年的纪录。
这位12岁的小将让人不禁联想到叶诗文,一亮相便收获世界泳坛高度评价。
名将波波维奇直言她12岁时的表现远超自己当年,美国名将沃尔什则断言她“未来不可限量”。
不过,有人看好她的潜力,也有人质疑她未来能否持续高光。
12岁的于子迪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耐心,相信她未来带来的惊喜将远超想象。
意外出局
有巅峰的回归,有新星的崛起,也有低谷的失落。
作为中国游泳新一代领军人物、曾夺得奥运冠军的潘展乐,在1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意外出局,成为一大冷门。
在自己最擅长的项目上无缘决赛,这对个人和中国队而言都是沉重打击。
赛后外界围绕他“腹肌消失”“商业活动频繁”等话题议论纷纷,质疑声不断。
粉丝则认为原因在于他缺乏固定的训练场地进行系统训练,且肩伤未得到有效治疗。
训练时,他常常需要中途停下上岸缓解。
还有消息称潘展乐半年来持续咳嗽,身体状态不佳。
不过潘展乐本人表现得相当坦然,他在赛后主动反思。
“通过这次世锦赛,我们看到大家都在进步,停滞不前其实就等于退步。”
“接下来的三年我会继续调整,目标是洛杉矶奥运会,这是我目前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次失利对潘展乐来说是一次警醒,如何调整心态、专注训练,是他通往洛杉矶奥运会必须跨越的难关。
8月4日,潘展乐迎来21岁生日,樊振东上线默默点赞。
他才21岁,仍处于职业生涯初期,一次失败不能定义全部。
正如潘展乐当天所发,“人生不可能永远顺遂,总会有低谷,这很正常,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强”。
结语
覃海洋的强势回归和于子迪的惊艳登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传承;
而潘展乐的失利与全队的整体低迷,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前方既有机遇,也有严峻挑战。
唯有正视问题,潜心训练,中国游泳队才能在通往洛杉矶奥运会的征途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播社会正能量,不含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如内容存在疑问,联系后将立即删除或修改。
本文信息来源:央视网 人民网
小吧译言家 塞斯科为何引豪门疯抢?6大特质解析“哈兰德二世”******
目前,关于塞斯科的“争夺战”愈演愈烈,纽卡和曼联都希望能将这名莱比锡前锋收入帐下。那么,塞斯科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天空体育作者Nick Wright就进行了简要分析。
尽管阿森纳已退出塞斯科“争夺战”,但纽卡和曼联仍在进行拉锯——目前莱比锡已接受了纽卡的报价,但塞斯科本人更倾向于加盟曼联。
塞斯科自两年前从萨尔茨堡红牛加盟RB莱比锡后,87场比赛攻入39球。这位22岁球员能为英超带来哪些特质?他真能成为下一个哈兰德吗?
哈兰德式速度与体格
相比而言,塞斯科的进球记录不算惊人,但他是那种罕见的、拥有与哈兰德相似身体条件的前锋。身高1米94的他,与哈兰德一样高,速度也同样快。塞斯科的体格使他能扮演支点中锋的角色,控住球,带动队友参与进攻,并为长传、传中和定位球输送提供接应点。
和哈兰德一样,塞斯科将这些特质与爆发性的速度相结合。上赛季德甲联赛中,塞斯科的最高时速达到35.69公里/小时,在492名参赛球员中排名第26位。他在前一赛季的排名更高,位列第15。
他的速度无疑是吸引纽卡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面临着可能失去伊萨克的情况;对曼联而言,在从布伦特福德签下姆贝莫之后,他们希望为进攻增添更多爆发力,塞斯科的速度也是关键吸引力。
快速反击威胁
塞斯科的速度能撕扯防线,更是反击中的致命武器,其在德甲已多次验证此能力。
莱比锡是德甲顶尖反击球队——自上赛季始17个反击进球位列联赛第二(仅次于法兰克福),塞斯科是核心功臣。过去两个赛季的德甲中,他攻入5个反击进球位列联赛第三,仅次于队友奥蓬达(6球)与前法兰克福射手马尔穆什(6球)。
过去两个赛季,塞斯科在德甲的进球纪录
塞斯科最近的一个例子出现在5月对阵拜仁慕尼黑3比3的平局中。当时他加速甩开埃里克-戴尔,接到哈维-西蒙斯的传球,在远距离外一脚精彩的凌空抽射,洞穿了孤立无援的门将乌尔比希的十指关。
那次进攻,皮球从莱比锡禁区边缘到飞入拜仁球门,只用了短短几秒钟,塞斯科的速度和无情的效率是这次进攻得以实现的关键。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塞斯科带球推进的能力并不仅限于开阔空间。
对于他这个身材的球员来说不同寻常的是,塞斯科还是一位技术娴熟的盘带手,拥有在狭小空间内过掉防守球员、然后加速冲向球门的技术。
事实上,他上赛季在德甲每90分钟平均1.46次成功过人的数据,是所有纯正前锋中最高的,凸显了他另一项优势。
精湛的射门技术
虽然RB莱比锡上赛季战绩不佳,塞斯科的进球率略有下滑,但他对精彩进球的偏好依然存在,这主要归功于他出色的射门能力。
塞斯科各赛事进球及助攻数据统计
5月对阵拜仁慕尼黑时,他在40码外用脚外侧搓射绕过乌尔比希打进的那粒首开纪录的进球,是他自上赛季开始以来在德甲打入的4个禁区外进球之一。只有少数几名球员比他更多。而能用同样级别的力量从远距离破门的球员则更少。
塞斯科的射门能产生惊人的力量,这一点在他1月对阵不莱梅时那记令人难忘的精彩进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25码外将球轰入球门死角。后来数据显示,那记射门的球速达到了126.43公里/小时。
那粒对阵不莱梅的进球,和五个月后对阵拜仁的进球一样,都是用他擅长的右脚打进的,但他用相对弱势的左脚也能爆发出类似的力量。
2022年9月代表斯洛文尼亚出战对阵瑞典的欧国联比赛时,他打入了一记令人惊叹的左脚凌空抽射,被拿来与范巴斯滕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塞斯科愿意从刁钻角度和不太可能的位置起脚射门,但有时表现也会令人沮丧。他过去两个德甲赛季的射门点位图显示,从数据上看,他很大比例的射门转化为进球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莱比锡的实际进球数远超预期进球值——过去两个赛季德甲,他在预期进球仅为17.7个的情况下打进了27球。这些数据让人质疑他的进球率是否可持续。
不过与此同时,考虑到他所展现的能力,他选择大胆起脚射门的逻辑也显而易见。塞斯科已经证明他几乎可以从任何地方破门得分。他的直接性也是其吸引力的另一部分。
制空能力与篮球式弹跳
塞斯科的另一大优势是他惊人的弹跳力。他青少年时期曾是一位有前途的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磨练出的敏捷性,如今体现在他争顶头球和控制高空球的方式上。
结合他的身高,这使他在对方禁区内占据优势。例如在去年12月2比1战胜法兰克福的比赛中,他在对方门将特拉普触碰到球之前,高高跃起越过特拉普伸出的手臂,将反弹球顶入网窝。
那个进球是塞斯科过去两个德甲赛季用头打进的8个球之一。这个数字在联赛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凯恩、吉拉西和克莱因丁斯特,凸显了他在空中的巨大威胁。
近三个赛季,曼联的非点球进球是联赛最少的
这种威胁对曼联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正寻求提升定位球得分能力。过去三个赛季,他们是英超定位球进球最少的球队。
仍显稚嫩但潜力巨大
塞斯科在五月底刚满22岁,还不是一个完成品。他比赛中的某些环节仍显粗糙。他的进球往往是一波接一波,而非持续稳定。
转会英超将伴随着相当大的压力和高期望,但他的年龄确保了他还有巨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选择签下塞斯科而非更成熟的选项存在一定风险。他没有哈兰德当初转会英格兰时那样高产高效的进球记录。哈兰德在多特蒙德89场比赛中打入了86球,而塞斯科在莱比锡87场比赛中打入39球。
但他的潜力是巨大的,风格上的相似性也很明显。两人甚至走过了相似的路线——塞斯科在老东家萨尔茨堡红牛实质上就是作为哈兰德的替代者引进的。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年仅22岁的塞斯科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俱乐部和国家队出场超过250次,参加过欧冠级别的比赛,并且连续五个赛季进球数达到两位数。
他在取得所有这些成就的同时,还避免了任何严重的伤病挫折。这种耐用性是另一个对他有利的因素,也是纽卡和曼联受到鼓舞的另一个原因。